【此文原寫於2016年3月15日,其後再作出修改】
阿水今早一起床就看到Facebook上有不少友人在說"Beware of the Ides of March",心裏在想今天到底是甚麼日子呢?
上網查看後才知道,原來"Ide"在羅馬文化中指"滿月(full moon)",通常是每月13或者15日,所以"the Ides of March"照字面意思就是"3月15日"。
不過這天在世界歷史上是非常重要一天,因為在公元前44年,羅馬共和國的獨裁官Julius Caesar(也就是我們經常誤稱為「大帝」的凱撒)的死忌。
那麼"Beware of the Ides of March"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當然是出自現代英語的始創人William Shakespeare莎翁之手喇。在他的著作《Julius Caesar》中,有人在陰謀前提醒Julius Caesar要"Beware of the Ides of March",到了3/15當天,心裹不信邪的Julius Caesar就對那位人兄開玩笑地說:"The Ides of March have come"(「3/15到了」,潛台詞就是「你看我還沒有事呀」),結果對方回了他一句:"Aye, Caesar, but not gone"(「唉,凱撒,但這天還沒完呀」)。
而結局是怎樣已經是歷史堂上必教的內容。
Julius Caesar被元老院成員刺殺後,他的死亡沒有結束羅馬共和國被推翻的結局,Julius Caesar死後,他的養子Octavius(即Augustus,屋大維)推翻了羅馬共和國,成為羅馬帝國第一位君王。
而在Julius Caesar被刺殺前,這個充滿陰謀的日子其實在羅馬文化習俗中通常是舉辦各種宴會的日子,亦是羅馬人還清債務的日子,這大概就是元老院選擇這天刺殺Julius Caesar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