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文正音系列 – Patrick Cutrone 柏德烈•古東尼

[意文正音系列]
Patrick Cutrone
柏德烈・古東尼

最近米蘭最「熱」的球員莫過於19歲新人古東尼。由於最近幾年意甲在香港的矚目程度不如其他歐洲聯賽,所以這位在歐洲被廣泛報道的新人前鋒在香港還是少被人討論。

記得季初及季前賽時古仔正開始入球停不了,於是有人在網上討論這位新星的譯名應該是甚麼,東網和蘋果日報譯做「古頓尼」,香港AC米蘭球迷會譯做「古圖尼」,但阿水個人就偏向「古東尼」這個譯名。

意大利語中,三個音的組合和兩個音的組合非常常見。三個音時通常都是頭音或者中間音為重音,兩個音時除非尾音有重音標誌,否則以第一個音為重音,例子會有「Milano(mi・LAN・no)」以及「Milan(MI・lan)」、「Torino(To・RIN・no)」、「Roma(RO・ma)」以及「Caffè(Ca・FFE)」。

Cutrone,Cu・tro・ne,三個音,頭音同尾音譯做「古」和「尼」是大家都沒有異議,唯獨中間的tro最具爭議。「tro」這個音,單獨讀接近「圖」音,但當它放在「Cutrone」這個組合入面時,中間的「tro」為重音,所以音調上會有提高,變成了接近廣東話的「東」音。又例如,古東尼的暱稱是「Cutro」,由於沒了最後的一個音,所以重音變成了前面的「Cu」,於是譯音會成為「古圖」。

不單至是姓,古東尼的名 – 「Patrick」也是一個很有趣的名字。Patrick是個港澳人不陌生的名字,香港媒體習慣譯做「柏齊」或者「柏德烈」,其中阿水認為前者最接近「Patrick」的讀音。但是,古東尼作為意大利人「Patrick」一名也會由愛爾蘭名變成意大利發音,所以後面的「ck」不發音,「Pa」照舊,但「tri」會是「t・ri」,於是乎「柏德烈」這個譯名會更接近意音,甚至譯作「柏特」也不成問題。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段2017年5月Plizzari和古東尼的短片,短片一開始時兩人都有親自報上全名以及䁥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mgX9Jd-5zY&t=210s

不過當然,譯名一定會有所爭議,不同的情況會產生不同的譯名,正如中譯英都有不少問題,意譯音譯都會有所不同,但重點還是方便讀者們理解和溝通。古仔、古圖尼、古東尼等等只要你說得出,對方又明白,其實問題不大。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