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城與蛇 – 淺談Biscione徽章的由來

遊走於米蘭市中心的史豐莎城堡(Castello Sforzesco/ Sforza Castle/ 斯福爾扎城堡),遊人不難發現一個個印有藍色蝮蛇的徽章散佈在城堡各個角落,這個徽號起源於中世紀至文藝復藝時期米蘭公爵維斯康蒂家族(Visconti)的家徽。從那時候開始,這條吞噬紅色撒拉森人(Saracen)的藍色蝰蛇便和米蘭城拉上關係。

 

米蘭的維斯康蒂家族於1277年至1447年之間統治米蘭,據聞公元十世紀尾的米蘭大主教Landulf of Carcano是維斯康蒂家的祖先,所以維斯康蒂家族也藉此獲得了米蘭的統治權。直至1447年維斯康蒂家最後一位統治者菲利普.瑪麗亞.維斯康蒂(Filippo Maria Visconti)逝世,米蘭的統治權也落入到其女婿法蘭西斯科一世.史豐莎(Francesco I Sforza)的手上。由於法蘭西斯科一世一直向神聖羅馬帝國效忠,所以史豐莎的徽章由代表神聖羅馬帝國的帝國鷹(Reichsadler)以及上一任王朝維斯康蒂家族的徽號組成。1494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加封法蘭西斯科一世之子盧多維哥.史豐莎(Ludovico Sforza)為米蘭伯爵。不過,好景不常,1499年意大利戰爭爆發,其間米蘭兩次被法國佔領,而在日耳曼軍人的支援下,史豐莎家族也曾兩度奪回米蘭。不過在西班牙繼承者戰爭後,米蘭被割讓至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史豐莎家族在米蘭的統治也正式劃上句號。然而,在這短短的一百年間,史豐莎家族為意大利歷史留下了精彩的一頁,其中一段最家傳戶曉的歷史就是佐雲尼.史豐莎(Giovanni Sforza)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貴族女性盧克雷齊亞·波吉亞(Lucrezia Borgia)的第一任丈夫,這段婚姻也因多次於後世的藝術作品以及流行文學出現而廣為人知。

 

 

Inter-Milan-logo
國際米蘭會徽的演變 (網絡圖片)

 

 

話說回來,維斯康蒂家的家徽亦有不少的趣聞。在意文中,這個徽號叫作「Biscione」,別稱「vipera(蝰蛇)」,米蘭語中稱為「bissa」,Biscione是意文中草蛇「biscia」的強化詞。徽上有一條藍色的蛇(通常描繪作蝰蛇),而嘴中有一個紅色的人,而這個紅色人的語法眾多,有的說是小孩子,有的說是撒拉森人(阿拉伯人),有的說是摩爾人,也有人說是土耳其人。而維斯康蒂家亦傳流一個美麗的說法,藍蛇嘴中的赤人不是被吞噬,而是代表着誕生。無論如何,這個徽號已經和米蘭城連上了關係,許多來自米蘭的品牌都喜歡用上Biscione作為品牌標志,例如汽車製造商愛快(Alfa Romeo)以及曾屬於意大利名人貝魯斯科尼的電視廣播公司Mediaset(唯獨赤人「被和諧」成一朵花)。當然說起Biscione,還不得不談起米蘭城的足球豪門國際米蘭。1925年,國際米蘭因法西斯政權壓力而改名為「Ambrosiana」,會徽亦從「FCIM」圓徽改成中間為法西斯束棒,兩側配上了Biscione和米蘭白底紅十字旗。1945年,隨着法西斯倒台,國際米蘭的會徽亦回復成戰前的模樣。六十年代早期,Biscione再次回歸到國際米蘭的會徽上。1978至1988年間,藍黑會徽由傳統「FCIM」圓徽改成白藍黑三色的盾牌(scudetto),中間放有一條簡化了的蛇,而左上間置有一枚金星紀念當時擁有的十個的意大利足球聯賽冠軍。儘管其後大國際再次回歸到過去的「FCIM」圓徽,但是這個代表着力量、智慧和權勢的米蘭城標誌-「蛇」-已經是國際米蘭不可或缺的象徵。

 

參考資料:

The Inter Logo – Museo del Marchio Italiano

http://www.museodelmarchioitaliano.com/route1/inter.php

Biscione as a symbol of Milan – The Art Post Blog

http://www.theartpostblog.com/en/emblem-visconti-symbol-milan/

 

3 comments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